寫在《劉冰文集》出版之際
○陸浩
《劉冰文集》內部出版時,何東昌同誌寫了一篇序言,言簡意賅,充滿了老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東昌同誌對劉冰同誌在意昂体育平台22年間的領導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作了全面深刻的概括,看了以後深受教育。現在《劉冰文集》正式出版了,文集中增加了劉冰同誌在甘肅工作時的一些重要文章,編委會的同誌讓我也寫一篇文章作為東昌同誌序言的補充。我自覺有責任寫點文字,談談親歷和感受。
劉冰同誌是粉碎“四人幫”兩年多,沖破“兩個凡是”之後,在鄧小平同誌親自關心下,1978年得到平反的,後經中央決定,調任蘭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當時我正在蘭州大學讀書。我是恢復高考製度之後的第一屆學生,1977年底參加高考,1978年3月進入蘭大化學系學習的。聽說劉冰同誌要來蘭大工作,大家都感到歡欣鼓舞。雖然我們並不認識他,但他的名字在當年幾乎家喻戶曉。劉冰同誌在“文革”後期因為與“四人幫”及其爪牙作堅決鬥爭而受到錯誤批判,以至於引發了席卷全國的“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他自己也成了當時所謂的“走資派還在走”的典型人物之一;我們也知道劉冰同誌長期擔任意昂体育平台的領導職務,為探索社會主義新中國辦高水平大學做出了不懈努力,清華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在科學研究方面也是碩果累累。這樣一位領導同誌來地處西北的蘭州大學擔任主要領導,大家都非常振奮。劉冰同誌來蘭大之後,很快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誠懇樸實的作風和出色的工作贏得了師生們的真誠愛戴。我作為學生,親身經歷了這段歷史,畢業後,又有幸在劉冰同誌身邊工作多年。他的政治品格、思想修養、道德風範、待人處事對我影響很大,他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終身。可以說,劉冰同誌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人之一。
劉冰同誌初來蘭州大學時,這所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由於受到“文革”的嚴重破壞,可以說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劉冰同誌是受命於危難之際,肩負“撥亂反正”歷史重任來到蘭州大學的。
劉冰同誌來到蘭大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時任甘肅省委書記宋平同誌的大力支持下,抓冤假錯案平反工作。由於長期受到“左”的思想的禁錮,當時對一些領導幹部的平反和“右派”問題的改正,認識上並不一致,爭議較多,阻力重重。劉冰同誌就一個個做思想工作,統一了大家的認識,使一大批教師幹部被解放出來,摘掉了扣在他們頭上的各種“帽子”,推倒了一切不實之詞,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專家、教授、教師、幹部和職工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劉冰同誌千方百計恢復教學科研秩序,整治校園環境。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蘭大,經歷十年內亂,學校缺少基本的教學科研條件,師資缺乏,設備簡陋,經費不足,整個校園破敗不堪。恢復高考後的大批新生入校,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宿舍、教職工住房嚴重不足。在劉冰同誌的倡導下,校部機關從文科樓搬到了原校辦工廠破舊的平房中,騰出文科樓用於教學,緩解了教學用房的緊張。劉冰同誌身先士卒,親自帶領幹部師生參加清理垃圾、挖人工湖、綠化美化校園的義務勞動,很快使校園、學生宿舍、家屬區的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整潔優美的環境又恢復了。
面對蘭州大學基礎設施欠賬多、投入少的實際,劉冰同誌多次向時任教育部長蔣南翔同誌反映困難和問題,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國家加大了對蘭大的投入,使教學、科研條件差和學生住宿、教職工住房嚴重不足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改善了學校的工作生活條件,保證了教學科研的需要,初步解除了教職工的後顧之憂。
劉冰同誌花力氣最多的是教師隊伍建設。他認為,辦高水平的大學沒有一大批優秀教師是不可能的,為此想了很多辦法。在他和學校各級領導同誌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在“文革”中流失的教師歸隊了,一批學有專長的專家學者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劉冰同誌經常深入教室課堂與學生一起聽課,了解教學情況,提出改進意見。經過多方努力,蘭大很快恢復了教學科研水平,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在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活動中屢創佳績。
劉冰同誌尊重科學,註重按教育規律辦大學。1979年,他在改革開放後蘭大第一屆五四科學討論會上明確提出蘭州大學要辦成“兩個中心”的思想。他說,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努力使學校真正成為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要多出成果、多出人才。1981年,劉冰同誌在蘭大第二屆五四科學報告討論會上提出,要重點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科研工作要緊扣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在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用更多精力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同時要保持基礎研究的穩定性和繼承性,不能因強調了應用而削弱基礎研究;二是促進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把學校建成兩個中心;三是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開展“跨學科”研究和新技術、新興學科的研究;四是克服重理輕文的傾向,重視社會科學的研究。現在看來,劉冰同誌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辦學思想和重要原則,具有很強的超前意識,今天仍不過時,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辦學指導思想明確了,工作措施到位了,學校各項工作很快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組織的赴美物理學、化學研究生的全國性選拔中,蘭大學生多次考取第一名,在全國科技大會及全國科技成果獲獎表彰、SCI論文發表數排名中蘭大也都名次靠前。當時新華社、中國青年報等媒體感嘆蘭州大學的成就,驚異於為什麽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可以產生這樣一所大學,為什麽蘭州大學“狀元”多,為此做了大量的報道。
蘭州大學所創造的輝煌,我認為最根本的是得益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使廣大知識分子積極性得到調動,主觀能動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同時,也得益於蘭州大學有一個政治堅定、思想解放、團結協作、作風務實、熟悉教育規律的領導班子。為了配備好“文革”後蘭大黨政領導班子,劉冰同誌以超前的政治膽識,開全國之先河,於1979年就通過民主推薦的辦法,順利解決了其重新組建問題。同年9月,在全國組織工作座談會上,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宋任窮同誌專門請劉冰同誌介紹了民主推薦校級幹部的做法和經驗。
正因為有以劉冰同誌為班長的聶大江、崔乃夫、林迪生、辛安亭等一批黨內資深教育家、教育戰線領導人構成的學校領導班子的卓越領導,有新進班子的一批朝氣蓬勃的中青年幹部所組成的校系兩級領導團隊的努力,使蘭州大學重新煥發了青春,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們了解中國國情,懂得我國教育發展規律,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著特別深刻的理解。他們重視教學科研環境條件建設,劉冰同誌講抓教育科研環境的整治就是“反彈琵琶”,領導幹部要當好教學科研人員的“後勤部長”。
劉冰同誌對師生員工日常生活等具體問題都很關心。他經常到學生食堂與同學一起排隊打飯,了解飯菜質量。公共澡堂狹小、鍋爐經常出問題,師生洗不上澡,意見很大。他到學校後了解到這個情況,及時過問,很快就修繕和擴建了澡堂。劉冰同誌經常說要高度重視這些看起來是“小事”的事,這些問題解決好了,老師和同學才可以專心致誌地投入工作和學習。
另外,西部地區的艱苦環境和厚重質樸的地域文化使蘭州大學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刻苦求實的學風,特別是“文革”前在我們黨的著名教育家江隆基同誌的主持下狠抓學科專業基礎建設,成長起了一大批學有成就的學科學術帶頭人。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這所地處欠發達地區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在激烈的競爭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根據工作需要,劉冰同誌於1981年12月年調任甘肅省委副書記,同時繼續兼任蘭州大學的領導職務(兼任黨委書記到1984年),1983年起擔任省委常務副書記。劉冰同誌到省委後分管過辦公廳、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群團等工作,擔任常務副書記期間除分管工作外,主要協助省委書記負責省委的日常工作,在全省領導班子建設、貫徹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四化”方針,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及宣傳思想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那時候,“文革”結束不久,撥亂反正、全省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特別是推動幹部年輕化的任務十分繁重。劉冰同誌先後協助馮紀新、李子奇同誌繼續抓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一大批老同誌被解放出來,並安排了工作。同時,他集中力量抓了機構改革、省級四大班子的換屆、省直部門和地(州、市)縣領導班子的調整配備,順利實現了全省各級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劉冰同誌特別重視年輕幹部的培養選拔,認真貫徹領導班子 “四化”方針,大力推進領導班子年輕化進程。對經過實踐鍛煉、知識層次較高、政績突出、群眾基礎好的優秀年輕幹部,大膽選拔使用。
在幹部選拔中,劉冰同誌非常重視幹部德的標準,始終堅持以德為先,使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迅速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那個時期省委選拔任用的領導幹部,不僅為後來甘肅省的領導班子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不少人被交流到中央部門和外省市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當時宣傳思想戰線的工作任務也非常繁重。劉冰同誌結合改革開放初期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實際,認真組織黨的思想路線學習教育,積極推動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他通過各種方式,為深入推進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大造輿論,特別是針對河西等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地區幹部群眾存在的思想疑慮開展宣傳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的農村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劉冰同誌高度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堅持正確的指導原則和輿論導向,非常關心高等學校學生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經常深入院校為廣大師生做形勢報告,親自宣講黨的政策,解疑釋惑,很受大家歡迎。
劉冰同誌對新形勢下的愛國統一戰線工作也傾註了大量心血。他緊密結合甘肅省多民族省份工作實際,與統戰部門同誌一道探索做好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的特點與規律,帶頭與民主黨派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廣交朋友,對他們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遇到重大問題和關鍵時刻,特別是遇到涉及民族、宗教等復雜矛盾糾紛時,這些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都能旗幟鮮明地站在黨和人民一邊,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劉冰同誌十分重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在要求群眾團體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同時,支持他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發揮好聯系各方面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他們創新工作方法,活躍工作方式,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團結帶領各方面群眾在投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做貢獻,使群眾團體的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很多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1986年,已經65歲的劉冰同誌擔任了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他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辦事的有機統一,在認真履行職能、加強法製建設、完善地方立法、開展執法監督、發揮代表作用、開展調查研究和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他堅持貫徹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決策部署,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寓監督於支持幫助之中,為全省的民主法治建設和人大自身建設做了大量艱辛的探索。
劉冰同誌特別重視人大各級組織自身建設和廉政問題,並要求人大各級組織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認真履行職責、發揮作用。同時,要提倡艱苦奮鬥精神,反對鋪張浪費,反對講排場、比闊氣,遇事要首先想到人民群眾的生活現狀和負擔。
回憶起劉冰同誌親自主持處理過的一個個復雜敏感問題,無不說明了劉冰同誌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原則性,同時也體現了他的政策水平和高超的領導藝術,他對許多問題的處理辦法到今天對我們仍有很強的借鑒作用。對於重大原則性問題,劉冰同誌絕不讓步,不管有什麽背景,也不管有什麽“來頭”,都堅持按黨的組織原則辦事。同時,劉冰同誌特別註意工作方法,一些看起來十分棘手的事情,經他親自做工作,問題迎刃而解,當事人心服口服。劉冰同誌不僅保護了一批幹部和知識分子,使他們充滿了對黨組織的感激之情,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創造了事業的輝煌。
劉冰同誌對青年人總是給予滿腔熱情的關心愛護,就是犯了錯誤的同誌也是堅持以教育引導為主,循循善誘、苦口婆心,不感情用事,不一棍子打死。他對包括在上世紀80年代初“學潮”中犯過錯誤的青年學生,主張一律不給處分,不讓他們背政治包袱。他認為青年學生主要是思想認識問題,要加強教育,允許他們犯錯誤,也要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記得在80年代初有一個犯過錯誤的同學,畢業後很長時間沒有分配工作,後將他分配到新疆,他因家庭有困難要求回到家鄉江蘇省工作,經劉冰同誌做工作,這位同誌回到了江蘇。這種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例子很多,充分體現了劉冰同誌的博大胸懷。
作為一位經過長期革命鬥爭考驗的老同誌,劉冰同誌從不居功自傲,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保持淡泊的心態。他歷來堅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始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對家屬子女嚴格要求,決不允許利用其影響謀私,表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是我們黨廉潔從政、廉潔自律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劉冰同誌離休之後仍然關註著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在不停地思考、寫作,已經完成了《求索》和《風雨歲月》兩本自傳體著作,這兩本書記錄了他投身革命工作後的經歷、經驗和深刻的總結。他離休以後的生活並不寂寞,在他不大而簡樸的寓所中,經常有老同誌、老戰友和清華、蘭大的意昂、同學來訪,也有不少年輕同誌慕名而來,他總是以一個同事、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交談,給他們以鼓舞和力量。
劉冰同誌對黨的教育事業情有獨鐘。他多次與我談到蔣南翔教育思想問題。他認為蔣南翔教育思想是蔣南翔同誌創造性地把黨的教育方針與我國高等教育實際緊密結合的產物,解決的是辦什麽樣的大學,培養什麽樣人的問題。劉冰同誌多次與意昂体育平台負責同誌談起這一話題。他與東昌同誌署名寫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總結歷史經驗,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對意昂体育平台1965屆現象的回顧與思考》文章,發表在由《求是》雜誌主辦的《紅旗文稿》上。劉冰同誌還專門接受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同誌的專訪,系統闡述了蔣南翔教育思想和實踐成就。
劉冰同誌十分關心甘肅的發展。離開甘肅二十多年來,每每有人去北京,他都關切地詢問甘肅的情況。他為甘肅的每一點發展進步感到高興,同時每當甘肅人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都給予極大的關註。“5.12”大地震、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發生後,他都是在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災情,並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養老金。
劉冰同誌經常牽掛著蘭州大學。蘭州大學90周年校慶的時候,劉冰同誌來到蘭州大學,當校領導介紹到他的時候,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掌聲代表了蘭大師生對劉冰同誌的敬重,更使這位老同誌動容。2009年蘭大100周年校慶的時候,劉冰同誌因身體原因不能到會,發來了充滿深情的賀信,出席校慶的師生們都為之感動。
去年11月蘭州大學的幾位意昂在北京提前為劉冰同誌祝賀九十歲生日,祝福頻頻,真情融融。劉冰同誌為了感謝大家,即席唱了兩首歌。一首是抗日戰爭時期田漢作詞的歌曲《日落西山》。70多年以前的歌詞他仍記憶猶新,唱得朗朗上口:“日落西山滿天霞,對面來了一個俏冤家……哪一個男兒心裏沒有她?要打鬼子可就顧不了她。”歌聲是那樣地婉轉和動情,把人們帶到了逝去的年代。第二首歌就是他十分喜歡唱的《我愛你中國》,三段歌詞一字不差,歌聲高亢、抒情,充滿的是對祖國、人民的愛,這是一位九十歲老人的追求和向往,在座的人無不為之感動落淚。是的,劉冰同誌已經步入人生道路上的第九十個春秋,有投身革命的壯懷激烈,有戰爭年代血與火的考驗,有同林彪、“四人幫”鬥爭的沉浮起落,有改革開放以來的辛勞和奉獻。九十年的歲月,鍛造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
今年是劉冰同誌九十華誕,適逢意昂体育平台建校100周年,意昂体育平台、蘭州大學的許多意昂以及甘肅省的不少同誌,都建議出版《劉冰文集》。大家的想法,就是希望更多的同誌透過文集,更多地了解這位親歷過長期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的老革命、老領導、老同誌是以怎樣的作為投身到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從中可以更多地體悟到他的品德、思想、風範,使我們學到更多難能可貴的東西。
2011年3月
陸浩: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