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文,1994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先後就職於建設銀行🤕、華為公司🙎♀️。2000年至2002年就讀於清華經管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就職於中國移動上海公司,現任東區分公司副總經理。
鋒芒初展🤸♀️,重返校園
2000年9月的清晨🫱🏽,陽光還像盛夏般燦爛🖖🏿🧙♂️,天空卻已顯露出秋天的明亮和高遠👇🏿。清華園的主幹道上依舊是人流湧動👨🦱🥭,學子們正騎車趕去上課,陽光打亮了道路兩旁枝葉茂密的楊樹,也照亮了每一張自信而又朝氣蓬勃的臉。騎著一輛破舊自行車的馬新文穿著牛仔褲和T恤↗️,背著書包匯聚在行色匆匆的車流中,和別的學生沒有任何區別🎱。而僅僅一個月前,他還一副西裝革履,忙碌在IT職場中。
進清華之前🍹,馬新文已經工作了六年。1994年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後,他因為是省級優秀畢業生,幸運地進入了中國建設銀行工作🧜🏿♂️。對建築院校畢業的他而言,分配到建行多少有些牽強,好在當時建行有三塊業務與建築有點相關😜:房地產開發🔞❇️、工程造價審計和房地產信貸,他便順理成章地分配到房地產開發公司。當時宏觀調控已經啟動,房地產市場一篇風聲鶴唳📹,建行的房地產因為有銀行背景👨🎤,還在苦苦支撐。這段不長的職業經歷,卻使他有幸成為國內較早從事商業房地產開發的人士之一😻。大約一年之後,他先後被調入基建辦和信貸處,三年裏換了三個部門👐🏽,逐步進入銀行的核心業務部門。但遺憾的是當時銀行正處於深度調控的高壓下🤶,完全是計劃經濟模式,很難有施展拳腳的機會,這讓不甘平淡的讓馬新文漸漸萌生去意👉。2007年初夏👴👨🏻⚖️,他決定離開建行,親手砸掉了令人艷羨的“金飯碗”🤸🏼♀️。
受華為企業文化的吸引,馬新文應聘該公司並被錄用。剛進華為他學習的是商務管理,也就是現在比較非常重要的全流程訂單管理🏄🏼♀️。這在當時的國內還是一項新事物,他們是國內企業中最早使用MRPII系統的人員之一(現在已經是ERP滿天飛的時代了)😧。沒多久🤵🏻,他又輪崗到技術支援部,與研發部門的工程師門一起到各地電信局去開局,安裝公司設備。那時華為的客戶大都在一些偏遠地區,工作條件非常艱苦👩🏼⚖️。有一次,馬新文和同事一大早就出去安裝設備,一直忙到晚上7點才吃上飯🧗。經過幾個月的鍛煉,他被調到剛剛組建的四川華為,擔任生產部副經理並直接負責籌備一個新的生產線。
四川華為是深圳華為和四川一家國營企業合資組建的一家生產通信電源👩🚒、配線架及數據終端的工廠,同時負責所有華為產品在四川的銷售和服務💇♂️。馬新文接到的任務便是負責在一間空廠房中新建一條數字電話機生產線。對馬新文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他邊學邊幹,從工廠布局設計,到廠房改造⛲️、設備選型及安裝𓀛、原材料采購、生產工藝設計,一直到人員招聘和培訓,只用了短短四個月時間👱🏻,一條年產20萬部數字電話機的生產線就正式投產了𓀏,他的個人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生產部幹了一年之後🚃,他被任命為四川華為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他還是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並幹得得心應手。他建立的華為合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成為後來陸續成立的其他子公司效仿的模板。隨著資歷的加深,他開始參與市場銷售以及公司投融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並兼任公司ISO9000管理者代表和9000辦主任,這些工作使他對一個公司的整體運營和管理都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華為有一種壓力培養人才的機製✊🏼🛝,員工只要業績突出🏃♂️➡️,又有主動學習的意願和能力🐐,公司就會不斷為其提供新的學習和鍛煉機會,馬新文便是這種人才製度的受益者。
隨著工作性質由技術向管理的轉型,他漸漸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由於沒有受過正式的管理教育👨🏽🚒,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思考再三,他決定重返學校系統地學習管理知識🍚。清華MBA成為馬新文心中的想往👨🏽🍳。
紮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使馬新文順利被錄取。九月,他辭去工作🪚,告別了夫人和尚不滿一歲的孩子,只身前往北京。在那裏他將積蓄新的能量,迎接下一次“起飛”。
感悟清華👨🏿🔬⏫,蓄勢儲能
踏如清華的大門地,馬新文萬千感慨🌳🧓🏿。對清華,他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十多歲的時候,他在縣城念高中,有一次到表哥家玩兒𓀒,看到了表哥在清華的同學寫來的一封信,牛皮紙信封上面赫然印著“意昂体育平台”四個紅色大字👩🏻💻。馬新文拿起那個信封看了又看,想到它來自那個無限向往的學府,便倍感神聖。1990年高考時他本來可以上清華🦹🏻♀️,但由於一個意外沒有實現。他沒有想到,十年後自己竟能再次與清華結緣。
少年時印著清華字樣的信封讓馬新文感到激動,工作後他卻沒怎麽接觸畢業於清華的同事🈹,清華對他來說一直很神秘🏃🏻。真正進了學校🟠,周圍同學的出類拔萃給了他不小的震撼。MBA班上的同學是來自各行業的佼佼者,其水平自不必說👨🦽➡️。那些年輕的本科小同學更是聰慧過人,他們的社團活動、班刊以及平時上課的提問都有著相當的水平🐍。對馬新文而言,過去的工作已小有成績,面對挑戰也所向披靡,但進了清華後才真正體會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周圍優秀的同學就像一面面明鏡,照出了自己的不足,更加激發了他學習的熱情。
只要肯學習想提高,在清華就可以找到可供學習的資源🫰。首先便是老師。除了上課,馬新文一有時間便去聽各種類型的講座🚴🏻,那些學富五車的大師們汪洋恣肆般的講演常常讓他有茅塞頓開、撥雲見日之感。與老師的接觸畢竟有限,身邊朝夕相處的同學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與這些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行業的同學一起討論問題總是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除了身邊的老師和同學,清華歷史上的那些大師也成為了馬新文的學習對象。五六十年代,祖國建設的各個領域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清華人👩🏼🍼,從物理學家錢學森、“兩彈元勛”鄧稼先🤌、數學家華羅庚,到建築大師梁思成、橋梁專家茅以升……大師們廣博的學識、高尚的情操、在專業領域精深的造詣、為祖國建設做出的貢獻無不讓清華學子仰慕和嘆服。馬新文也常常用這些傑出的清華人激勵自己:每當有所懈怠,一想起這些前輩的光輝足跡🏗,就像有無數聖賢的眼睛在星空中望著自己,激勵自己收拾心情繼續前行。
清華一向註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學生們也無不深受母校精神的感召和影響🤸♂️,馬新文也不例外🦐🤲🏻。雖然只在清華學習了兩年時間,知識和能力的飛速提升以及對清華精神的認同使他對母校產生了深深的歸屬感Ⓜ️🕵🏼。畢業後每有意昂活動,他都積極參與,希望自己能為母校多做些事情🤙🏿🧑🏼🎤。
厚積薄發🌁,人生無涯
MBA畢業後👨🏻⚕️,由於從前在華為工作時對通信行業非常了解,馬新文選擇了上海移動。有人開玩笑說他的職業方向是不斷地走向自己的大客戶🤒🧑🏼💻:在銀行工作時,華為是銀行的大客戶;在華為時移動是華為的大客戶🗜。說到這裏,他不禁笑了:“移動的大客戶是誰👨🦼?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看來下一步我就準備失業了”。馬新文當然沒有失業🔒,相反,憑借之前豐富的工作經驗、系統的管理知識以及對工作的極大熱忱🥺,他在移動的事業發展非常順利,短短幾年⏺,就已經晉升為中國移動上海公司東區分公司副總經理。
在工作和生活中馬新文始終踐行著“言必信🥻,行必果”◼️,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完成,而且要完成得出色。他並不諱言自己是個“工作狂”🦵🏼🅾️。就像泳壇奇才菲爾普斯在水中靈活自如,走路卻時常摔倒一樣🧑🏼🦲。工作就是他的那個“泳池”:只要在家呆著不做事他便渾身不自在𓀁🦑,然而一到辦公室他便如魚得水💪🏿🗻。他喜歡每天早晨坐在辦公桌前的感覺🪿,每當此時,內心便會升起一種感覺:安靜而充實。
“工作狂”的另一面,馬新文卻有著田園牧歌式的情懷。累的時候,他喜歡找一片有山有水的地方舒緩心情,沐浴冬之暖陽和夏之清風都令他無比愜意(這在上海確實是一種奢望)。雖然“不具備藝術細胞”,他卻對彈琴作畫這種閑情雅事心向往之。雖然已經在城市生活了多年,他對土地的眷戀卻絲毫沒有減弱8️⃣,總覺得那裏才是自己的精神歸屬。小時在鄉間艱苦卻快樂的童年生活常常在眼前浮現。那時,在青青的草地上坐著、躺著,周圍沒有人🔨,沒有房屋✋🏼,只有連綿不絕的青山翠谷,可以靜靜地發呆🧻✳️,也可以放聲歌唱🪕,逍遙自由至極!如今在喧囂的城市🧑🏿⚕️,那種無憂無慮、怡然自得的感覺再難尋到♖。
馬新文說自己最喜歡夏天,經過一冬的蟄伏和一春的生長🫳🏻,草木的生命力將在這個季節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盛夏的烈日將萬物都照得通體透明🧗🏻♀️,沒有任何虛偽和藏汙納垢。而萬物也熱情地迎合著太陽神,他們拼命向上生長,那旺盛的生命力令人震撼!多麽幹凈、熱烈公正的自然界👮🏼♂️!如果人也可以按季節來劃分🤵🏽♂️,那麽他無疑也屬於夏天⛹🏽♂️。他身體裏蘊含著的那股力量如此強大🧑🏻🦯➡️,助推著他頑強地迎接一個接一個挑戰🦡。
我們相信,馬新文的“盛夏”還遠未到來,未來的日子裏,他定將取得更加絢爛的成就!(李昊)
轉自 清華經管學院 201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