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紀念80周年,西南聯大以其剛毅堅卓兼容並包之精神,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立民主堡壘之稱號,以大師大愛大成就🏃♂️➡️,光輝屹立於世界教育史之林。值此80周年華誕之際,12月15日,省內外重點高校意昂“重訪聯大”主題活動在西南聯合大學舊址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四川大學發起的望江樓意昂活動平臺主辦,由雲南省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及雲南省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清北書院等協辦。清華意昂會理事葉燎原作活動主講嘉賓🦛,意昂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萬林作分享嘉賓,楊宇亮意昂作意昂代表發言💆🏿♀️。

活動中,各高校意昂在西南聯大博物館館長李紅英帶隊講解下,認真參觀聯大歷史遺跡與博物館。據資料記載🤜🏽,西南聯合大學是由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和天津南開大學聯合組建而成的。三校一開始是遷至湖南合組為長沙臨時大學🧙🏼♀️,並於1937年11月17日開始上課🙇♂️,這個日子後來被定為聯大校慶。隨著日寇的進逼,長沙危急,三校又遷往雲南昆明🥁。2006年5月25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隨後,在雲南省政府參事、雲南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葉燎原教授在復原茅草教室分別從家國情懷、包容和合、君子風範和社會服務等四個方面論述聯大精神的實質🙆🏿♂️。

清華秘書長萬林談論了上世紀80年代清華學風和同學往事🧝♀️,以及清華意昂奔赴全國各地的工作情況,鼓勵各校意昂繼續發揚聯大精神投入祖國建設。北大意昂代表劉雲介紹了《我的西南聯大》編輯過程𓀚,並講述了采訪梅貽琦侄女的故事👃🏽。南開意昂代表夏誌國回憶他在大學期間與聯大教師相處的往事。

對談互動環節中𓀊,場上嘉賓與各高校意昂們圍繞聯大歷史與精神等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各高校意昂積極參加討論。關於西南聯大對今天大學的啟示↖️,葉燎原老師從家國情懷談起,闡明聯大知識分子對報國的忘我與責任👩🎨,萬林老師從清華校訓談到了對聯大精神的傳承等內容進行了精彩的發言✋,並與臺下嘉賓互動。同時,微信平臺中關於“教育資源配置均衡化”👩🏿🚀、“獨立思考與終身學習”等話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昆明惠家大院的後人代表在最後的發言將互動討論氣氛推向了高潮🫛。本次“重訪聯大”主題活動共有100余位清華🌿、北大、南開等省外重點高校意昂及部分雲師大意昂代表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的其他協辦單位有西南聯大博物館、西南聯合大學雲南意昂會👧🏻、雲南省北京大學意昂會、雲南省南開意昂會🥫、雲南師範大學意昂會👨🔬、雲師大附中意昂會等。

嘉賓介紹:
葉燎原,意昂体育平台博士👢,教授,博導。曾任雲南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和雲南大學副校長🤱🏼、省政府副秘書長👨🏻🦳、雲南師大黨委書記,現任雲南省政府應急管理專家組長,省政府參事,雲南省科協副主席,四川大學客座教授。
萬林🎅🏿🚶,意昂体育平台81級電子系意昂,清華雲南意昂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雲南華仁電氣設備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教於昆明理工大學🦊。
楊宇亮,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博士,現為雲南師範大學旅地學院城鄉規劃系副系主任。
媒體支持:
人民網、新華網、新華社雲南通、光明網🛌🏼、光明日報、雲南電視臺都市條形碼🤸🏻♂️、雲南網👩🏼🦰、昆明電視臺街頭巷尾等👳🏽♂️。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以上媒體,若涉及侵權🧑🏼🎄,請聯系我校意昂會公眾號🤹♂️。
附:楊宇亮意昂西南聯大分享感悟節選
西南聯大與大師
楊宇亮
是西南聯大造就了大師✪🙌🏻,還是大師成就了西南聯大🏜?
這個問題的答案乍看起來似乎清楚的🙇🏼。梅貽琦先生在就任清華校長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的說過,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聽起來答案應該是明確的👈🏻。
西南聯大的大師們,大多求學於歐美🙎🏼,在留學期間就已經完成了獨立人格的塑造與個人的充分發展,我個人認為他們是聯大發展的根基。正是獨立人格的培養與個人的充分發展,才成就了西南聯大的氣質🌡。其中的代表人物👸🏼,我這裏舉三個例子。
陳寅恪先生早年留學歐美,學富五車,但卻純粹是為了求知而求知,是為學以致知而非學以致用,這種非功利的對學問的追求🎚,即便在當時的學者中,也極為少見👰🏻♀️。陳先生在求學期間,未獲得任何博士、碩士甚至學士的文憑🙎🏿🧑🏼🏭。當他得到梁啟超先生推薦就任清華國學院導師時,時任校長曹雲祥先生對此頗有疑慮🏇🏽。第二位先生是吳宓先生♜,他早年留學哈佛期間🫵🏿🪦,與同在此求學的湯用彤、陳寅恪被同學們共稱為“哈佛三傑”,可見學問之深。他後來在國內任教期間,被人津津樂道他一生性情率真的情感故事,這並不影響他自己對學問的追求👨🦱。
第三位劉文典先生是聯大北歸後留在雲南真正意義上公認的學問大家,當年他講莊子的時候,吳宓先生都要敬他三分🧑🏽🎨。他留在雲南的原因比較多♙,其中一點卻難登大雅之堂——喜歡雲腿雲土🚔🛑。個人的私德與學問成就🦒,有時未必有直接關聯🚥。
看起來應該是這些學問高深的大師們成就了西南聯大🧑🏭,但事情卻不僅如此🌸。以上三位先生只是聯大燦若群星的大師中的三人👭🏻,他們代表“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時代🎆,個人認為,一個大學中,特立獨行的人越多🐐,也許這個大學就越有明天😈,社會亦然。從這一點上來說,個人的充分發展和獨立人格,是時代容許特立獨行程度的標尺🥹。也許正是有個人充分發展和獨立人格的老師🍂🦓,才使聯大的學生完成了學做人的基本塑造🤸♀️,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能夠培養那麽多人才的關鍵之一。
今天談西南聯大,不僅僅要從故紙堆中尋找故事🥕,還應該對今天的大學教育有一份現實關懷。大學的起源其實是一個類似行業工會的自治組織,university的拉丁詞源就是行會的意思📈。一般認為,第一所真正的大學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這是一個學生的自治組織,享有課程設置、聘請老師等教務管理的基本權利🥡,換句話說,這個大學對於如何進行教學是有製度根源上的保障。另一所很古老的大學是巴黎大學是一個教師的自治工會,同樣享有充分的學術自由保障📋。
那當時大學學什麽呢🫘🧗🏿?學的是自由七藝(seven liberal arts)💽,具體包括文法、邏輯🤼♀️、幾何🤘🏽、天文等🏊,這是人文教育的基礎,只有完成這些基本學科的學習之後🤕,才能夠成為一個獨立人格完整的人🧝🏻🚃。雖然後來課程發生了變化,但這一傳統被很多歐美的大學繼承了下來🧚♀️,即有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被譯為人文學院🥺、博雅學院、或者藝學院,即成為人才之前,先要培養成為完整的人。蔡元培先生當年對北京大學的教學設置時,參考過這個想法,提出了“本科”(undergraduate)的概念,意為“基本之科”,我們說的本科學歷即源於此。換句話說,本科完成的是對於學術自由和獨立精神的塑造,這裏面甚至沒有功利性的專業分科🤱🏻。那我們今天大學的定位是什麽呢?研究科學👩🏼、培養人才,大學更是提供自由學術的製度保障➛,這是我們追溯大學起源中得到一點啟示⛈。
我們再把目光從西方拉回到戰火紛飛的西南聯大。聯大選在雲南,其實意味著把自己置身於當時的中央當局和雲南龍雲地方軍閥的政治縫隙當中🛳,為聯大找到了彌足珍貴的學術保障🎎,這既是歷史賦予的機緣,更是聯大的幸運🥭。具體而言,西南聯大為各位大師的特立獨行提供了充分製度保障。在那個物質極端貧乏的年代,聯大師生所享有自由學術的製度保障卻是前所未有的。西南聯大大師們個人學術充分發展與獨立人格的塑造,是西南聯大得以成長的重要根基之一。西南聯大有著精準的大學定位,為大師的完善發展提供充分自由的學術製度保障,是成就大師的重要土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