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校時期校長張煜全之孫、巴西籍華人張永鈞先生及其親屬周靖女士日前專程來到意昂体育平台,捐贈張煜全赴美留學的兩份羊皮紙畢業文憑。
8月7日下午,在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正式舉行了捐贈儀式,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館長、校史館館長範寶龍,檔案館副館長馮翠紅等出席儀式。範寶龍館長與捐贈人簽署了捐贈協議書,並頒發捐贈證書。


張煜全(1879-1953),字昶雲,廣東南海人。早年就讀於福州英華書院、香港皇仁書院、北洋大學堂,後赴日留學,在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政治學並肄業。在日期間,傾向革命,與孫中山、梁啟超等相過從。1901年8月,由清朝公派赴美,入讀加尼福利亞大學,後轉入耶魯大學,1903年和1904年先後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1904年又攻讀博士課程。1906年被召回國,在清政府舉行的第二次留學歐美畢業生考試中獲9名最優等之一,賜進士(法政科)出身。後曾任上海等四省市教育督察、駐日本公使館二等秘書、北洋政府大總統府秘書兼外交部顧問等。1917年9月,任清華學校第一屆董事會董事。1918年4月15日,北洋政府任命張煜全為清華學校校長;1920年1月,張煜全辭職,任校長一年又七個月。任職期間,主持成立大學“籌備委員會”,推進改辦大學,力圖改進各項校務,對學生成績計分法等進行了調整,重視體育,監督建造清華早期四大建築。後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參事、平津衛戍司令部顧問、北京大學預科講師等職。


此次捐贈的兩份畢業文憑,即為張煜全1906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的法學學士和法學碩士證書,為羊皮紙印製,距今已有111年,可謂歷經百年滄桑!據捐贈人之一張永鈞先生介紹,這兩份文憑原本保存在他的父親、張煜全長子張伯純教授家中,“文革”期間,在北京外貿幹校工作(後調任組建北京外貿學院即現對外經貿大學)的張伯純被迫遷出老宅,清理資料時首次發現它們,但當時未敢聲張,親屬也無人知道。張伯純去世後,兩份文憑被其女兒、張永鈞的妹妹張黛荔再次發現,並珍藏起來。
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之際,僑居美國、幾年前開始搜集祖父歷史資料的張煜全次孫張永航,與張永鈞、張黛荔一起訪問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介紹張煜全資料的搜集情況。張煜全的後代親屬們也在北京聚會,張黛荔出示了這兩份珍貴的畢業文憑,自此親屬們才知道它們的存在,清華校史館為大家製作了高仿復製件留念。經校史館副館長金富軍提議,張永鈞、張黛荔等各位親屬尤其是張煜全幼子、曾參加兩航起義的張汝英先生,贊同將兩份文憑暫借意昂体育平台,在清華百年校慶展覽中展出。也正是此段淵源,奠定了張永鈞隨後與張煜全校長後輩親屬們決定將文憑捐贈給意昂体育平台保存的基礎。
對於兩份珍貴文物的最終去向,張煜全親屬們有過多次討論和商議,因為將其捐贈給原出處美國耶魯大學,或中國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或許都是可行的選擇。但作為張煜全校長長孫的張永鈞先生及張煜全校長曾外孫女周靖女士認為,“張煜全一生為中國服務,並為意昂体育平台由學堂發展到大學作出過貢獻,他的史料一定要回到清華,才最有意義。”因此,親屬們最終決定,將珍藏百年的兩份畢業文憑,捐贈給意昂体育平台。


範寶龍館長代表學校接受捐贈後表示,張煜全在清華發展的早期就任校長,是清華百年史上的重要歷史人物。這兩份畢業文憑記載了張煜全校長的重要經歷,將作為清華校史的寶貴財富,在檔案館永久珍藏,並在校史研究和傳統教育中發揮作用。
兩位捐贈人隨後在校史館參觀了“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史展”和“清華史料和名人檔案資料捐贈展”。


捐贈儀式後,範寶龍館長還陪同張永鈞先生和周靖女士,拜訪了建築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先生。關肇鄴是張永鈞表舅,兩人近七十年未曾謀面,此次見面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