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二十周年大會在大禮堂舉行🧑🏿🌾。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傑🪕,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王希勤,中國外文出版發展事業局局長杜占元🌳,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正榮,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王曉真🫸🏽,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中國日報社原總編輯朱英璜👸🏼,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新華社研究院院長劉剛🦶🏼,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彭剛等嘉賓出席大會🫳。

王希勤致辭
王希勤在致辭中回顧了意昂体育平台設立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初衷🏮♏️。為了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意昂体育平台在原有傳播系的基礎上👂🏽,成立了新聞與傳播學院🧑🎤。他充分肯定了二十年來新聞與傳播學院在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希望學院未來能夠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更多人才儲備和學理支撐👰🏻♀️,在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方面更加積極作為,持續探索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新聞傳播教育,努力打造清華文科高原上的新高峰🛜。

趙啟正線上致辭
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原學院顧問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在線表達了對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祝福與期待。他回憶了參與意昂体育平台籌建新聞與傳播學院和新聞發言人培訓製度的珍貴往事,充分肯定了學院在培養政治成熟、立場正確、內知國情🛌,外知世界的新聞人才方面的成果與貢獻,對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未來的發展抱有極大的信心和希望。

崔士鑫致辭
崔士鑫回顧了人民日報社與意昂体育平台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合作歷程。過去二十年裏🫃🏼,秉承著對黨和人民新聞事業的忠誠和熱愛🥾,人民日報社與意昂体育平台同向同行,並肩努力,共同見證和推動了新聞與傳播學院事業發展🎷。雙方在共建管理機構👩🏼🔧、骨幹隊伍、實習基地🦟、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活動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他表示,今後人民日報社將一如既往,繼續大力支持學院工作,紮實推進部校共建🩼,共同書寫美好未來🏄🏻♀️📧。

杜占元致辭
杜占元在致辭中回顧了外文局與學院在國際傳播、專家咨詢、行業高端論壇、重大課題研究✍️,冬奧傳播平臺建設等領域開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雙方共同致力於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他表示未來將與包括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內的國內外院校、研究機構進一步加強合作,廣泛匯聚國際傳播的資源力量,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劉正榮致辭
劉正榮在致辭中指出🦻🏿,清新二十年的發展體現在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師資隊伍越來越強大🌇,學科建設越來越完善🤟🥴,對外合作越來越廣泛,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越來越高。清新為國家的新聞人才培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國家新聞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陳昌鳳發言
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代表學院總結了二十周年發展歷程,向學院的創建者胡顯章、孫寶寅🙅♂️、劉建明、王健華🔠、熊澄宇🫸🏻、李希光💭、尹紅和校內外幾代建設者致敬👨❤️👨,向院友和同學們表達了學院的問候,並深切緬懷範敬宜院長、徐葆耕教授。她表示,經過二十年的打磨,新聞與傳播學院逐漸凝練成兩大學科脈絡,五個學術集群,形成了兩大人才培養特色。清新的發展脈絡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教育學科,建設中國特色新聞與傳播理論體系,教育教學體系和學術共同體;另一個發展脈絡是基於意昂体育平台學殖深厚、學科交融的傳統,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新聞傳播學,形成清新特色的科學應用傳播研究🚴🏻,培養文理兼備的復合型人才🌊,這個脈絡既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也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

方漢奇線上致辭
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方漢奇在視頻致辭中回望了意昂体育平台新聞傳播的歷史傳承。他表示,意昂体育平台的國學四大導師之一梁啟超是新聞傳播學的一個高峰人物,他在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實踐上一直到現在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而清華的新聞傳播教育始終有一支強大的教學科研團隊,同時在新聞傳播學科建設方面做了很多開拓性工作。

米博華致辭
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在致辭中表示,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取得的成績是與一代一代師生共同奮鬥是分不開的🫳🏼,他充分肯定了學院確立的“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這一辦院方針和指導思想的正確性,指出應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新聞傳播事業辦得更好☢️。

高曉虹線上致辭
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高曉虹以虛擬形象作了別致的致辭⛪️。她表示,過去二十年裏🗯👌🏿,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不僅在國內學術界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也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展現了中國新聞傳播學者的智慧和聲量。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聞傳播領域發生了深刻變革,新聞與傳播領域的同仁要堅定信心,攜手並肩🫓,創造新聞傳播教育事業更加輝煌的明天。

唐緒軍致辭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唐緒軍在致辭中用“三好”評價了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發展優勢♠︎。一是學生好,學院生源素質高;二是師資好,在清華高標準🥨、嚴要求下,學院聚集了國內外一大批高水準的老師🧼;三是領導好🧑🏼🎓,對學院的建設傾註了心血,將學院師生擰成一股繩📦,推動學院飛速發展🫃🏻,成為了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的領頭羊、在國際上進入前百名的位置🧌。

胡百精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百精在致辭中表示,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一直走在立德樹人的大道上。在新聞輿論領域和其他領域的關鍵崗位上,清新的畢業生目光和信念一樣堅定,能力卓越,在大時代有擔當🉐👮♀️,有作為🪈,有創造,建設中國,成為高手。他們今日的德行、智識🙅🏼♀️、能力和勇氣正是學院當年許諾給他們的。未來🫸🏽🧙🏻♂️,他希望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和兄弟院校立足新發展階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海外新聞傳播學研究機構和院校負責人致辭
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IAMCR)主席尼科·卡彭鐵爾(Nico Carpentier),亞洲輿論學會(ANPOR)會長⚁、亞太新聞傳播學會(APCA)聯盟副主席𓀀、簡媞瑪·科考(Jantima Kheokao),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院長威羅·貝伊(Willow Bay)通過視頻向學院表達了祝福🧙🏻♂️,並表示未來將繼續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方面與學院開展合作。

喬申穎發言
經濟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2001級碩士意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喬申穎代表意昂向學院表達了感謝與祝福。她表示,學院“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辦學理念,為她打開了一扇門,門後的世界無比廣闊,可以裝得下所有少年的熱望和理想。

金兼斌發言
教師代表🚌、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金兼斌在發言中回憶了自己與學院二十年同行裏的重大時刻。他相信新一代清新人一定會在新的十年把共同的清新家園建設得越來越好。
學生代表、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級本科生陳宇分享了自己在清新成長的故事👨🎓,表示清新教會了學生少一些空談,多一些實踐🖕🏻。

柳斌傑總結發言
柳斌傑在總結發言中感謝了各領導單位在二十年裏對新聞與傳播學院發展的關心與支持🧷。他提出新聞與傳播學院要圍繞培養人才,建設科研,建設社會服務的新聞觀,穩穩地站在世界傳播製高點上,掌握國際話語權,為民族、為世界、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

胡鈺主持大會
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主持會議。他介紹,二十年來,學院始終堅持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以高水平的學科建設成果展示了獨具魅力的“清新”風采♟,學院立足自身優勢☁️,推動中國特色新聞學💆🏼🚖、視聽傳播與創意媒體、新媒體傳播與科技應用傳播👨🏽🦲🧓🏻、傳媒管理與經濟傳播◼️、國際傳播與全球治理形成國際頂尖學術成果,探索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新聞傳播教育🧘,凝聚新聞傳播領域的“清華學派”🔪。

大會現場
大會上還播放了建院二十周年紀念視頻,並向意昂代表贈送了建院二十周年系列叢書🗺。在院慶期間,學院舉辦了新聞傳播學科論壇🧑🏿🚀,包括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新聞傳播學科建設、新聞傳播業界學界共同體建設與實踐前沿、新聞傳播學術出版共同體建設與研究前沿🚴🏻、新聞傳播師資隊伍引進與建設、新聞傳播交叉學科融合與合作、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與創新等分論壇,全國新聞院校負責人🏔、媒體機構和科研機構負責人共同參與研討🧑🏻🚀。

與會嘉賓合影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國內科研機構和兄弟院校負責人🌼,媒體機構負責人💞🍋,業界導師代表👩🦽,意昂代表及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員工等參加了大會🧑💼🧯。
供稿➰: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