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李誌民在水二同學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發言
今年是我們畢業五十周年,今天是我們畢業後的第十次聚會。今天的聚會有我們尊敬的老師參加,使我們倍感親切,更增加了回家的感覺。
55年前🤸🏻♂️,我們這些心懷憧憬的年輕人來到清華園,從此結下了半個多世紀的清華情結,我們後來的生活,後來的事業,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清華的背景。
在清華的五年裏,我們的體魄更加健壯👊,頭腦得到充實,我們的心靈受到陶冶,當我們走出校門走向現實生活的時候🍱,都得到了當時最好的知識武裝,都背著清華的光環🏄🏽♂️。回顧歷史,我們內心充滿著對母校🧑🏿✈️,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環顧我們健在的同學,我有一個感覺:我們是幸運的。第一個幸運,我們上了清華。試問我們同年齡的幾千萬年輕人📪,有幾許能夠上到叫做“清華”的大學🚵🏽?廖如晨星🚵🏻♂️!廖如晨星!
第二個幸運,我們有一個好的集體:水二。學校中的水二,生氣勃勃🥀,積極向上😕,天天鼓足幹勁♞,處處力爭上遊。在我們這些人身上能夠看到那個年代熱血青年的一切可愛之處,可敬之處和可恨之處。
畢業後的水二🗺,所到之處,建工程,當教師,當幹部都留下了許多發光的足跡。畢業五十年來,水二同學保持著親密的聯系⛹🏿,刊印過三次通訊錄,舉辦過9次上百人的聚會和許多小型聚會。如此綿長和親密的同學情感⛹🏻♀️,也是各系各班中不多見的。生活中的水二,可圈可點😚🐉。在生活中作為人子,作為人父,作為人師🦸♀️,作為人友👩👧,許多同學可欽可敬🔒。以陳虎同學為例,在一個三代清華人的家庭🍮,陳虎以一個大學校長之尊👱♀️,將近七十歲的年齡🈸,仍然堅持經常親自為父親洗腳↗️,直到老人仙逝。這應當列為清華二十四孝。“忠臣必出孝子之門”的格言🏋️♂️,在這裏再一次應驗了。我為有這樣的同學感到臉上有光,生活中的品味🎂,蘊含著智慧🍄🟫,道德,情操和對人生的理解,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他們的家庭品味是令人仰慕的。
第三個幸運: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它給了我們報效祖國,施展才幹的機會。它讓我們見證自己的國家由貧弱走向富強的歷程💖,園了一個渴望國家強盛的愛國青年的強國夢。
我們感到幸福的是,在中國激蕩變革和發展的大潮中👩🏼✈️🫳🏻,我們不是旁觀者,在祖國走向富強的過程中🚴🏼,我們出了力,流過汗,流過淚🖖🏼,也流過血🍣。我們猶豫過,彷徨過,困惑過🧑🏿🎤,但最終還是矢誌前行。
每當我們唱起國歌,“起來🌜!……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時候,就常常想起我們這一代人,不正是那些被喚醒並“起來”了的人嗎?不也是把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才智❤️💆🏿♀️,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情感🙍🏻♀️,我們的良知融入了這個大潮之中了嗎?我們的後人恐怕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所以🗞,在母校面前😨,在老師面前,在世人面前,乃至在子孫面前🤛🏿,就工作而言🪑,我們或許還有某些愧疚,而就人格和操守而言,我們是坦然的😾。不曾辜負母校的教導🖕🏿,我們也做過錯事,蠢事,然而捫心而言,多是由於無知,而非出於自私的目的,損人利己、加害他人🦸🏽♂️。
第四個幸運⛹🏽♂️,我們還比較健康👩🏿🔧。學校號召要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有些同學做到了,大多數接近做到而按時退休了。
正因為我們還比較健康🚥,我出門才有機會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我們是創造者,也是受益者。可是,我們的顏雷平同學🥮🧟、楊予九同學、關儒陽同學就沒有這麽幸運了,他們血灑工作現場👇🏽,甚至沒有見到改革開放🍅。還有20多位先我們而去的同學,他們同樣做過可貴的貢獻,但沒有我們的幸運。大家永遠懷念他們🧑🏿💻。我們從艱苦困難中走來⛲️,所以特別珍惜今天🧑🏻🌾,大家要好好過日子👦🏿,願我們都有一個健康👨🏼🌾🎮,充實👻,幸福的晚年。
接下來,是一個通知🧒🏿:2022年4月28日上午十時,還是在這裏🧎🏻♀️➡️,新水利館407會議室,舉辦水二同學畢業60周年座談會,不再另行通知,到時大家都來,一個也不能少!
註👨🏿🦳:“水二”——水利系1957年入學,1962年畢業的一個年級簡稱,後因清華改為六年製,原水二作為過度的最後一個年級👩🏿⚕️,於1963年1月畢業🧑🏼🦳🙃。入學時分為水21—水25共5個班🧀🥜,1958年按專業重新分為水工,水動和水電站等班。全年級共158人(按2009年10月通訊錄),其中應屆高中畢業生114人,留蘇預備部轉來31人👰♀️,前兩屆轉來11人✊🏿,越南和印尼留學生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