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認真真做事 踏踏實實做人
崔維成(1981級力學)
在這春光和煦、百花盛開之時,回到夢牽魂繞的清華園,心情十分激動🏃➡️。這裏是我學習、生活了五年之地,那五年是對我人生影響巨大的五年。值此母校工程力學系建系50周年之際🍄,請允許我以萬分誠摯之情向母校、向系慶大典表示熱烈的祝賀,衷心祝賀母校各院各系日益昌盛⏸🏇🏻,為祖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棟梁之才👨🦽👨🏼🚀。
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由於意昂体育平台嚴謹務實的學風🚉,使得清華為國家👨❤️💋👨、為社會造就了大量傑出人才👩🚀。我自己盡管沒有幹出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但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為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事業的發展做出一點貢獻🙅🏽♀️。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主要還是得益於在清華上學期間打下的科學與人文基礎。我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體會是,即使是一名工程師,也要有較強的人文基礎。人文基礎有時甚至比科學基礎還重要。沒有一個好的人生態度是不可能給社會做出大貢獻的。
我慶幸自己在上大學期間除了打下科學研究之基礎以外🐩,還找到了人生之導師,開始真正思索人生🕤,領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很喜歡這句話,因此,常以此來觀察周圍的人。我覺得用三個階段來劃分人生有相當積極的意義🤳🏿,相對於現在的學製👏,三十歲基本上可以完成博士學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就事業而言定義為而立之年還是合適的。但何時而不惑,何時而能達知天命則顯然因人而異🧑🏽🌾。
我觀身邊之人✧,確實有一些出類拔萃之人,不到四十而事業有成。他們的人生目標明確,工作動力充溢,生活也頗為充實。他們常令我想起一位西方哲人的話🧉:“偉大的精力來自偉大的目標”🛒。他們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給我以力量;但也有不少人尚在困惑之中👨🏻💼,不知人生為何😵💫?更談不上不惑🍨、知天命,我覺得甚為可惜✯。借此機會,我想與大家交流一下自身幾十年的經歷和體會。
1981年我考入清華,清華園真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我在清華有如魚得水的感覺🅾️。在大學五年過得很充實🙀,學到的東西也很多。剛進來的時候有點不大適應🤚🏿,但是經過半個學期🧛♂️,一切情況就開始好轉起來,我那時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我的學習方法中,自主性學習占了很大的比重。對於老師的講課內容🪣👋,我一般是一個星期一小結,一個月一大總結🧗🏻🛥,這樣學得很紮實。因此,我考試前就不需要再花復習時間,也從來不為考試擔心👸🏽,覺得那只是一次很平常的練習。在別人準備考試的那兩個停課周,我一般都是在看其它的書🏊🏿♀️,學一點其它的知識🀄️,等到考前稍稍翻看一下自己的筆記就行了。這樣積累下來,大學裏我利用那兩個星期以及假期不回家的時間學到了很多其它的東西🎼。另外我學到了由學習轉向做研究的方法🍬。我每次復習時👽,總喜歡由特例向一般推廣,對於所有的定理都作了推導證明🧑🔬,對於所有的假設都要思考為什麽、是否最合理之類。比如說,我在學彈性力學時,書上有深梁受均布載荷的例子🧘♂️,我就想如果換成拋物線載荷,不知道是否還能用同樣的方法導出解析解,結果試了一下是可行的🫱🏿。我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推導出來了。有一次偶然翻看《力學與實踐》雜誌🌵,發現別人導出了線性分布載荷就在該雜誌上發表文章了,我就把我的結果寄給該雜誌主編,後來也在那本雜誌上發表了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這是在上大學時我結合平時的學習完成的探索研究的一個例子⏺,類似的推廣在我的筆記本上還有很多。總之🏊🏿♂️,大學五年培養了我在看書或看別人的論文時很容易發現問題這一能力。而自己以後的研究歷程表明,這一能力對從事科研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我在清華本科學習期間學到的科研能力在英國留學期間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我於1987年9月去英國留學🔙。先在帝國理工土木工程系,導師給了我一篇他們系裏剛剛畢業的博士論文,是關於模糊優化設計的🦙,寫了250多頁,但我一看就基本明白了,很快消除了我對博士研究的恐懼。我自己選擇了“模糊數學在結構安全評估中的應用”這一方向,每周一至五做大量閱讀,周末兩天寫一份報告,因此,幾個月下來就寫了不少報告。大概五個月後,我就挑了一篇自己認為有創新的論文送給導師,希望他幫助改改英語,然後能去有關雜誌上發表👆🏽👧🏽,但一個多月杳無音信。我一氣之下,就提出轉學🧚🏽♀️,八個月後就轉到布裏斯托大學土木工程系。與新導師合作不到一個月👩🏼🎤,我們的第一篇論文就寄出去了🍣,隨後第二篇,第三篇。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我曾經送給帝國理工導師但沒有任何回音的那一篇。跟新導師工作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有一天,他主動跟我說:“作為一名博士生,你的工作已經可以準備畢業了”👴🏼🧔🏻。我聽了這話非常高興,於是一邊寫論文,一邊聯系博士後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很快就順利地在布裏斯托大學航空系找到了博士後研究的機會。這樣我總共只花了兩年零一個季度的時間就由本科學歷拿到了博士學位。博士後期間,也是自己研究成果豐碩的一個階段💁🏼♂️,三年時間裏我在國際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了16篇學術論文👩🏿🌾。我博士後導師的夫人曾抱怨說她丈夫與我是生產論文的機器,因為我導師為了與我討論論文也經常周末來加班🧕,這在英國人中是不多見的🏟。1993年回國後,盡管我的研究方向因客觀環境的要求而不斷變化5️⃣,但在每一個方向上都能很快進入角色👩👩👦👦,並取得一些進展,也均發表了一定數量的論文,這均得益於從大學時期就培養出的學習和科研能力👨🏻⚖️。
在意昂体育平台期間對我人生影響很大的另一件事就是我找到了人生的導師。1984年,國內上映《城南舊事》電影,我第一次聽到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不懂音律的我不知怎麽就特別喜歡這首歌,就想知道是誰寫的🕵🏿♀️。這才第一次知道了李叔同的名字以及他的簡單情況🫑🧑🏻🏭,似乎當下就知道他就是我的人生導師,他走的人生道路也就是我將來要走的人生道路🍦。以後隨著收集他的資料的增多⛑️,對他的了解的加深,對他的敬仰也與日俱增。
隨著對李叔同先生敬仰的日益增加,自己的思想❤️、行事也越來越效仿於他🚶🏻➡️。盡管李叔同先生一生做過的事情很多👩🏼🦰,其實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富有慈悲心”和做人做事“認真”兩方面。在一本關於他的書中作者這樣寫道:“他是事事認真的人……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是他的多才多藝和認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確是凡事認真而嚴肅的。他要學一樣就要像一樣,要做什麽就要像什麽”。
與李叔同先生相比𓀓,我的能力不及於萬一,但全心全意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他人的心卻是一樣的。目前我還是主要從事科研工作🐡🚣🏼♂️,科研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在工作中更感覺到,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應該有李叔同先生這種“認真”的精神,我自己現在努力朝這個方向去做,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努力把自己承擔的各項工作做好,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祖國和母校🤵🏼,同時也很希望把自己感悟到的“慈悲做人,智慧做事”的道理與大家分享🧍🏻♂️。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