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校長顧秉林院士做客新浪網嘉賓聊天室,暢談他對高考招生政策改革以及高校教育的看法和建議,並就其他教育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以下為訪談文字實錄:
主持人🔨:今天我們在線相當有很多學生的家長,大家特別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清華園學習😫🕵🏽♀️,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顧秉林:我也非常感謝他們把最好的學生送到清華來讀書。
主持人😣:咱就得說高考了。明年意昂体育平台的招生有什麽樣的變化沒有🪴?
顧秉林💁🏽♀️:實際上從規模上來講🧑🏼🌾,清華這五年來我們的規模一直是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我們本科生每年大概是招3300名左右👿,這些年來我們一直保持本科生的總數在13000,研究生比本科生略微多一點,大概17000多人。我們在繼續全國統一招收的基礎上,適度地加大了自主招生的力度。因為全國統一高考主要是一個智力水平的檢驗🏮,但是一個人的全面成長不僅僅包括智力方面的,也包括比如說心理素質,比如說團隊精神👨👨👧,比如說創新精神,比如說領導的潛質等等👱🏻♀️,這些在高考當中我們很難看到的。
所以作為全國統一高考的一個補充,我們適度的加大了自主招生的比例🥉,就是有一個奇才👩🏼🦲,有這些特殊本事的👩🏽🏫,我們都給予一定的,有的是保送生🧖🏼🦵,有的是所謂降分自主招生。但是我們也能清醒地看到這還是一個實驗過程🤾🏼♂️,不能夠把它強調的太過分,我曾經說過,我們這個自主招生要公開、公正、透明,要做到老百姓感到滿意。
實際上什麽時候完全大學都可以自主招生了,我也曾經考慮過,有幾個事情必須得達到🌂🚋,第一,像清華這樣的學校不是就這麽兩、三個,而是有上百個🎅🏿,都跟清華一樣水平的學校👐🏿,但現在不一樣,優質資源很有限,這是第一,就是優質資源要更多。
第二,毛入學率應當更高🕉,現在我們毛入學率23%,如果是毛入學率更高的話👦🏿,比如說我們想上大學的人都能夠上不同層次的大學,這個我估計人們也不會只走這一個橋。
第三,就是社會風氣非常好,那種走後門🧑🏿🦰✣,那種潛規則🤳🏻,都被拋棄👩🏻🦳。
網友:顧秉林您好🫔,08年清華自主招生的比例有多少🙅♀️?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機會🥁?
顧秉林👰🏼♀️:我們每年都在適度的增加一些自主招生🎅🏽,但是這個比例我們沒有確定。因為每次來自主招生的人,他們的水平怎麽樣👨🏿🏫,達沒達到我們的要求,如果達到的更多一些,我們可能就招的多一些,如果達到的很少,我們就招很少😣。我們自主招生推薦也是很講究的,我們既有重點中學的一些推薦,也還有一些自薦🤌🏿。
主持人🧑🎤🚯:我看到一條信息,今年咱們清華的自主招生有四方面變化,其中一方面是增加了筆試的考試科目,這是出於什麽考慮?有的能力很強的學生可能在筆答方面有些問題🖐🏿,這個怎麽解決🍡?
顧秉林:實際上增加筆試這個坎兒不是擋能力很強的人✋🏻,我們主要擋在某一方面有特長,但是其他方面太差的,如果其他方面太差,不協調👨🏻🔧,他來了以後跟不上。這個考試到底筆試和面試💆🏼,到底比重是多少👰🏼♀️?我們也正在摸索階段。
主持人:另外說到招生政策👨🏿🏫,大家非常關心😻,比如說大家知道今年的高招政策采取平行誌願的錄取辦法,這好像不是今年才開始有的一個狀況,是不是?
顧秉林🌂:好像今年比較明確地說出來了。
網友👶:我覺得平行誌願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對於清華招生肯定也有所影響吧👩🏼🔧?尤其想考清華的學生可能因此會受到一些影響🪃。
主持人:您怎麽看?
顧秉林🉐:我知道這件事情爭議很大,很多校長反對🏮,我個人堅決支持這種辦法。它跟以前的素質教育這方面沒什麽變化,它變化的是什麽?變化的是過去他想第一誌願報清華,但是由於差1分、2分,沒有被清華錄取,過去不是平行招生👩🏼🌾,他就是一落千丈,念一個比較好的大學都很難,現在平行招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就可以大膽地報清華👳🏼♂️,他要沒有被清華錄取,並不受第一誌願沒被錄取這樣的一個冷酷的現實,他可以重新進行選擇⛄️。實際上這種改革對考生有利👰🏻♂️,免除他後顧之憂。
主持人🕵🏼:其他學校的一些校長的反對意見您覺得有道理嗎?
顧秉林✍🏻:其他學校你看他從哪個角度出發🧒🏻,如果說從為考生著想出發👳🏽,我認為不該那麽強烈的反對。
主持人:可能是出於更多從自身學校的角度考慮🔅。
顧秉林:實際上一個學校的發展實際上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比如說他發展某些特殊的學科♌️,特殊的方向來吸引學生☯️,做的更好吸引學生,而不能夠以犧牲學生為代價來招生。
主持人🌈:另外說到平行誌願,我們有一位網友說了🥚。
網友🦞:我兒子一心想上清華,他的模擬考試每次都640分左右,而且有少數民族的10分加分,請問這10分對專業會不會有影響?
顧秉林:我非常感謝這位家長👇🏻,他們願意把自己的寶貝孩子送到清華來。至於剛才你談的那些具體問題🕺🏽,我覺得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實際上像640分,我也不清楚這個網友是哪個地區的💪🏽,每年各地區的招生是相對值,不是去年650分🚂,今年就一定650分💡,因為每年考題也不一樣📊,學生人數也不一樣,只不過是一個相對的情況而已,這是一個。
第二個㊙️,像他這種情況跟平行不平行招生是沒有什麽關系的🚣🏽♀️,他640分🤜🏼,如果加試分650分,如果正好清華在這個地區招生👵🏽,最低分數線是645分💤,那他就可以進來了🧔🏿,他如果最低分數線是651分,那他就進不來。至於他到了清華以後分專業,清華根據每個進到清華人他們報考的第一專業來進行挑選🥱,挑選完以後就放到第二誌願👨🏿⚕️、第三誌願,都是可以的🧚🏿♂️。
主持人:您說到這個問題,又引發了我們另外一個問題的點🛢,很有意思的點,北京的學生他的分數線比很多省份低一點,直轄市是這樣的情況,很多學生在北京借讀,要回到自己的省,比如浙江省,我可能要比北京的學生高出100分才有可能上得了意昂体育平台,您對這樣的情況,您認為我們調整和改觀的可能性有多大?
顧秉林:很多人把這個作為教育不公表現的一個例子,我從某種意義上也覺得確實我們現在存在這樣的一些問題,關鍵是如何改變這種情況?有的人說全國統一一個分數線🎳,這就有幾個前提🔜,比如說必須是統一的一部分人在批判卷子,因為他們批改的過程當中可能掌握的尺度不一樣。所以你要全國統一的分數線的話🤲🏿,就必須得有一個統一的批改地方📂,現在考題都不統一。
實際上全國統一分數線對我們文化欠發達的地區實際上是不公平的🙆🏻♀️,我們在教育當中還是應當給一些文化不發達地區傾斜。至於你說的我們是不是要改變這種狀況呢⛺️?實際上我們也在力爭做的更加合理一些,以意昂体育平台為例☕️,我們給各個省市的名額〽️,第一是跟他的歷史有關的,就是以前那幾年你是怎麽樣的,有時候也做一些變化進行調整🐂。但這個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盡管大家也還是不滿意👰🏼♂️,確實我們已經註意到這樣一個問題👩👩👦。
再有,每年各個省市考到清華來的🧑🏿🦰,報名的情況也不一樣,我們有時候也適當地在一些非常熱的省份適當增加一些名額👨🏭。這件事情有缺陷,但是我們在不斷地改進。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擴招的問題🔄,清華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中也有增加🐯,增加的幅度是多少,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學校是大起的狀況,突然的擴招引起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和批評👩🏿🎓,清華情況如何?
顧秉林:清華是這樣,我們本科生的教育基本上沒有擴🏞🦸🏿♂️,我上學的時候,我是文化大革命前上學的,當時我們清華的本科生人數是11000人,我上學的時候到現在已經快40多年了,我們本科生人數現在是13000人🍳,這三1️⃣、四十年當中我們本科生也就是增長了一、兩千人,所以本科生我們沒有什麽特別大的變化。我們變化的地方是研究生部分,以前我們研究生非常少👩🏻🦲,後來我們國家有了學歷學位製度以後,清華確定我們的方針是著重提高,在提高當中發展🫳🏻,增加了研究生的規模👩🏿✈️𓀘,是一個新的學位培養,所以增加的比較多一些,現在研究生已經超過本科生了🧞♀️♟。
主持人:我理解的是起碼以年為單位的基礎上,2008年、2009年、2010年不會有太大的浮動,這方面的招生。
顧秉林:對,教育最怕大起大落,它要穩步的發展🧊。
主持人:所以基於這個考慮,清華不會猛的增加招生名額🧛🏻♀️?
顧秉林:不會的🤠,我們要在某一個地方增加,哪怕是三十個人🩺,我們都要開會討論的,都要得到學術委員會的批準的🤾🏽,並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
主持人🤼♂️:說到這兒,基本上是最後一個問題了,一個網友的建議🕵️♀️,他說清華的技術,清華學生的專業素質那是頂呱呱的,顧委員,是不是你們在學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方面也下了大功夫?去培養他們為民族⏮💗、為國家服務的意識✍️?
顧秉林❌👈:這是我們的第一責任😷,清華特別強調學生的社會責任😵💫,八十年代的時候就提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九十年代又提出我的事業在中國這樣一個主題教育⛅️。現在就業問題不是雙向選擇嘛,我們發現雙向選擇有一個引導問題🔣,所以近五年來我們加強了社會責任的一些教育,使得我們現在參加就業的學生當中,50%以上的人到了國家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去工作🚴🏽♂️,這是我說的第一點🌒。
第二點🏃♂️➡️,關於社會責任的問題🕵🏽♂️,實際上清華一直把自己看成是社會中的一部分,而且要為社會做出更大的服務。像我們搞遠程的扶貧網站,我們現在已經在全國貧困縣當中有160多個遠程教育的網站,來進行扶貧教育的工作,這個按理來說不見得是一個頂尖大學的事情,但是我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責任。同時我們跟各個省市也都簽署協議,來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可以看到最近這幾屆國家領導人當中,很多人都畢業於清華🛵,為什麽🦹🏻♀️?就是在學校裏除了進行業務的教育,知識和能力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感的教育👹,使他們真正有偉大的抱負🫐,為建一個創新型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奮鬥,這是我們做教育的最根本的一點。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能擠出時間來🤟🏽,跟我們網友溝通他們所關心的合題。
顧秉林🐂:我也謝謝網友們,以後我們可以有時間再進一步探討一些問題。
主持人:我忽然想起當初在清華經常看到的校訓。
顧秉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主持人👽:這八個字對所有想為中國的自強,國家的發展而奮鬥努力學習的學生來說🧑💼,都應該記在心裏🍄,謝謝顧校長,謝謝您,謝謝各位網友的參與,這次互動就到這兒🦸🏿,再次感謝顧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