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特殊歲月裏學習實踐 改革開放中成才奉獻—— 寫在1973級畢業30周年之際

2007-10-26 |

19739月金秋時節😭,我們1981名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工農兵學員,滿懷學習的渴望👠,帶著工人階級的囑托,帶著農民父輩的希望,帶著革命軍隊的光榮傳統,聚集在神聖的知識殿堂—意昂体育平台,開始了我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段經歷🕜。

當時的中國已經經歷了7年的政治動亂,年輕一代已經從政治狂熱進入了冷靜思考。教育的作用何在?知識的價值何在🉑?從高校停止招生到推薦工農兵上大學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這一年,鄧小平同誌二次復出主持工作🙇🏿,國務院批轉《關於高等學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在政治條件合格的基礎上,要重視文化程度,進行文化考查🖍。這也是在那個年代唯一的一次大學入學文化考試🤹‍♀️,我們在這種背景下走進了清華園。

我們中的很多人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我們的成長歷程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作為與新中國同時成長的我們,沐浴了黨的陽光雨露,感受到那個年代的光榮與自豪🐘,更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共和國同齡人又成為清華學子是多麽幸運!這種歷史的身份使我們對祖國和清華都懷著一種深深的眷戀和感激之情。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即使在“四人幫”倒行逆施的歲月🔏,學習文化渴望知識的強烈願望仍然深深埋藏在我們的心中→。當終於有幸進入大學,我們除了激動🖐🏻,更強烈地希望學習更多的知識,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帶著麻袋裝知識”是當時我們普遍的心態。可是,在當時就連這樣最樸素的願望也難以實現,被“四人幫”代言人斥之為“知識到手,人被奪走”,轟著趕著要我們參加“上、管、改”。然而我們學習知識的願望不僅沒有泯滅,許多同學反而更加勤奮更加努力。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 意昂体育平台的教師雖然身處逆境🙇🏿,承受著各種壓力和重重困難👨🏻‍💻,但仍然對祖國的教育事業忠心耿耿🤷🏿‍♀️,為培養人才盡了最大的努力。以前的教材被批判😤,不能使用,老師們便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嘔心瀝血自己動手重新編寫講義🌽,創造新的教學方法,為使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付出了辛勤和汗水,讓我們刻骨銘心↘️。絕大多數同學經過努力,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在那樣艱難的條件下⛹🏻,老師們不僅教給了我們知識,更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清華“自強不息”的精神,激發了我們追求知識、崇尚科學的理想。這些已經成為鼓舞我們不斷進取的堅強信念。

“開門辦學”是我們最熟悉的教學模式🛸。清華師生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工廠車間、建築工地🛫、農村田間🧆、國防基地💟。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爭分奪秒地汲取知識,如饑似渴地學習技術。在政治動蕩、學術封閉的環境中,我們不畏艱險,排除幹擾👨🏼,勇於創新,勇於實踐👨🏼‍🍳,樂於奉獻🪘,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基本功紮實、刻苦鉆研、動手能力強、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態度成為我們那一代的特征☠️,一旦遇到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如魚得水,奮勇向前。

學工、學農、學軍是我們的必修課。“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成為我們的行動指南。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向實踐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是我們大學時代的真實寫照👩🏽‍🏭。吃苦耐勞、勤儉樸素、團結合作、助人為樂,豐富的人生經歷鑄就了我們堅毅的個性品質和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校期間2️⃣, 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們不僅承受過“四人幫”倒行逆施的白色恐怖,也親眼目睹了“四人幫”的垮臺🍉,與全國人民共同慶祝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當老一輩革命家毛主席⛓️‍💥、周總理逝世,我們自發組織起來參加悼念🤶,十裏長街送總理的壯舉深深打動著我們的心靈👩🏽‍🌾;當唐山地震發生後,3字班上百名同學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意昂体育平台抗震救災小分隊奔赴唐山,投入到抗震最前線。雖然我們沒有趕上戰爭年代🏄‍♂️,但這次抗震的經歷使同學們經受了艱難困苦、生死離別的考驗🏄🏻,其中一位尊敬的老師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不幸生病去世。30年後,有幸問了一位同學當時赴唐山是什麽想法,他毫不猶豫地說🥬:“準備獻身🎺!”

我們來自鄉間地頭、車間班組、軍營哨卡,了解國情,尊重知識,愛惜人才👨🏼‍🏫,情感豐富。雖然當時將清老師定為“ 臭老九” 、“反動學術權威”🛷💪🏼,甚至要我們劃清界限, 但我們在老師的相處中,同吃同住同勞動,親密無間,師生情誼深厚。我們老師們的身上看到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學到了那種在社會風雲變幻中平和👘、淡定和執著。這一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像嚴冬時節大地微微吹動的暖風,溫暖著我們的心窩👇🏼🪞,像滴滴細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在復雜的校園政治鬥爭中,我們常常在暗地裏保護那些被無端批評的學術權威,我們悄悄地到老師家挑燈夜學👨🏼‍✈️,共同沉浸在探索科學的樂趣中♠️。我們感老師們的教導👩🏿‍⚕️,我們難忘老師們的恩情。學校的老教師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論師生感情🤽‍♀️,工農兵學員時期是最深的🏌🏼‍♀️!”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財富。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也許是我們的幸運。在清華學習的幾年我們被卷入莫名的政治漩渦,但在我們畢業即將離開意昂体育平台時,卻迎來了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改革開放迎來了科學教育的春天,迎來了經濟的迅猛發展。盡管我們這一代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充滿了坎坷和曲折,甚至有許多遺憾伴隨,但是我們仍然是時代的幸運兒🛹。有機會進入高等學府學習,有機會見證大學教育的重振,有機會運用我們掌握的知識報國,能為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貢獻力量,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與光榮。

畢業30年來😤🦴,3字班每位同學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做人、勤勤懇懇地工作🔎👩🏿‍🔬、兢兢業業地奉獻👩🏿‍🔧,實踐著“人民送我上大學🙅‍♀️,我上大學為人民”的諾言🧟‍♂️。無論崗位在哪,無論身處何方🧗,“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始終激勵著我們不畏艱辛,勇於進取。一些同學經過刻苦攻讀取得了博士、碩士學位,成為學術造詣很深的院士、教授、專家和學者,如本期介紹的江億院士🫨、王誌新院士;一些同學擔任了各級人大代表成為人民的代言人🛜🎑;一些同學走上領導崗位成為國家重要部門的領導或骨幹;一些同學獻身國防30年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中堅力量;一些同學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腳踏實地默默奉獻🕞;一些同學在海外成為高新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

我們1973級的同學不負祖國期望💂‍♀️,在30年的歷程中🧑🏻‍🦽‍➡️,和先後畢業的百萬工農兵大學生一起👩🏽‍🔬,和同時代的年青人一起迎接新的歷史性變革🍧,和全國人民一起投身祖國建設。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迅猛發展的九十年代、充滿希望的21世紀🧛🏽‍♂️,同樣有我們的貢獻,同樣屬於我們。

3 0 年前的我們青春飛揚, 朝氣蓬勃,充滿對未來的憧憬;30年後的我們兩鬢斑白⤴️📂,經歷炯異,充滿對生活的回憶。30年過去,彈指一瞬間,我們的大學生活仍然是歷歷在目,課堂上如饑似渴學習知識的眼神🤶、圖書館燈火通明上自習的情景、實習基地熱火朝天的場面、宿舍裏徹夜不眠的設計和討論、校園中老師們諄諄教誨的身影、體育場上身手矯健的青春活力。30年走過,無論我們在什麽地方在幹著什麽,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情結:我是清華人🟡!

對於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對於曾經擁有的大學生活🦸🏼‍♂️,我們有著深深的懷念之情。它像是我們的一個朋友👩🏽‍🔬,一個親人☢️,一個師長🖖🏽🤦🏼‍♀️,不管我們生活得是轟轟烈烈或是平平淡淡,都是這個時代把我們培養大的。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我們也在進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同學們,讓我們聚集在清華園, 回憶激情往事, 分擔坎坷經歷,分享成功喜悅🔐。願同學們健康愉快,拼搏奮進。願我們的母校不斷發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1973級畢業30周年慶祝活動籌備小組20074月於清華園)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